Company news
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科学扎根于交流,起源于讨论”,依托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项目实际情况,本着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技术经验,加强部门人员之间的技术沟通与交流,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结构工程中心以“夯实基础、强化技能、切磋交流、共同提升”为主旨,开展了一次技术总结与交流会议。
一、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交流
主讲人孙钦刚以贵州省遵义至贵阳公路扩容工程桥梁施工监控服务第ZDQJK-4标段项目为依托,从“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概述原理和方法、遵贵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规范、技术总结”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总结交流。
通过遵贵预应力检测项目,深入讲解了连续刚构桥预应力检测方法原理、现场预应力施工问题总结以及对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在该项目的预应力检测中,总结出一系列连续刚构桥预应力检测方面的经验,可为其他类似项目的预应力检测提供参考。
最后总工刘雪峰提出了在预应力检测中预应力检测设备槽口的设计、单根张拉摩阻是否对检测结果中有一定影响等疑问,主讲人一一做了解答。刘雪峰同时希望通过部门实践经验结合科研项目,形成贵州连续刚构桥地方标准。
二、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检测技术交流
主讲人温强从“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检测的需求、定性检测和定位检测的原理及具体方法、现有相关规范对比、遵贵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现场检测经验”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总结交流。
主讲人结合案例,分析预应力孔道注浆不密实的原因和危害;通过检测原理,解释检测仪器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现有规范对比,分析抽检比例和评价标准等相关规定;结合遵贵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现场检测,总结预应力孔道注浆施工及检测的常见问题。
最后,主讲人解答了参会者的波速标定、结果判断等疑问。
三、荷载试验计算、大件运输验算、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技术交流
主讲人姚伟从“与计算相关的概念及相关规范、荷载试验计算、大件运输验算、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技术分享。
在荷载试验计算中,他建议截面特性计算时的导入单位和绘制CAD截面时的单位要一致,墩顶负弯矩工况尽量与最大正弯矩工况合并。在频率计算中要考虑二期荷载,针对车道定义时桥梁跨度要输入计算跨度,刚构桥分段输入,特别要注意区分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和加载车横向分布系数以及它们的特点。
在大件运输验算中,他强调总结建模要用计算跨径,要根据结构类型关注重点截面,特别要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等问题。
四、桥梁加固设计技术交流
主讲人李兵以贵阳环城高速(东北绕)桥梁维修加固设计和市西路高架桥维修加固设计为例,并结合工程项目实体案例对桥梁加固技术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他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修建的桥梁,设计荷载等级偏低公路桥梁设计荷载标准进行5次修订,设计规范修订3次,不同时期修建的桥梁,设计荷载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急剧增长的交通量和运输车辆的大型化,对桥梁设计荷载标准提出了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所以这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场机遇。
在进行技术交流的同时,与会者纷纷提出问题和见解,进一步促进了技术交流,通过激烈的讨论,技术人员切实感受到了技术创新不只是闭门造车,更重要的是“走出去”,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才能取长补短,看的更远。
会议最后公司副总经理苏龙对本次技术交流会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此次会议不仅为大家创造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更是增强了部门的预应力检测、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检测、荷载试验计算和大件运输验算以及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技术、桥梁加固设计技术、技术储备,分析展示了各自的技术总结和工作探索成果,促进了大家在技术研究上积极互动,更为以后的技术交流常态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苏总并对如何做好公司桥梁检测技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指出技术是我公司立足发展的关键,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目前需要考虑的重点。他希望参加本次的交流的技术人员更加努力,通过本次交流会提高自我,在会后仍然要继续钻研琢磨、提升业务能力、扩充视野,使得本次交流会达到最好成效。